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近年来,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环境深刻变化,高质量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作为评级行业的一名老兵、国内头部评级机构联合资信的创始人,王少波先生完整地见证和参与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饱含对评级行业的拳拳关切和深刻认识,王少波先生近期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就信用评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发表见解。
文章回顾了信用评级行业在过去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助力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服务国家战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支持信用风险定价、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行业整体观、历史观角度首次披露了多项关键数据。2005年以来,评级机构累计为9300余家发债企业提供了信用评级服务,助力直接融资规模超137万亿元;信用评级发挥负面筛选功能,使我国债券违约率显著低于国际水平。2014-2023年,有评级债券的累计违约金额占比仅为0.42%。2020-2023年,信用评级机构在主体违约前进行首次负面评级调整的平均天数从177天上升至577天,有效地发挥了风险预警功能……
文章指出,党和政府对信用评级行业的殷切希望是行业发展的信心之源。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评级机构应站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以建设“具有全球话语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为目标,以建立中国特色信用评级理论和评级体系为中心,以布局非评级业务和国际化发展为战略方向,坚定不移地推动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文章正文⬇
作者|王少波「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6期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1987年我国首家信用评级机构成立至今,30多年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从无到有,不断规范,逐步壮大。近年来,评级机构准入制度由审核制转为备案制、取消强制评级政策相继落地,信用评级行业正加速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进入转型调整阵痛期。评级机构应积极拥抱变革,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信用评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债券市场是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评级机构通过对发行人进行尽职调查,出具信用评级报告,对发行人及其发行债券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向市场提供信用风险观点,有效提高了债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缓解了债券市场上发行人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投资人管理信用风险,帮助债券发行人以相对公允的信用风险对价融入资金,从而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评级机构的具体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评级机构通过为发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有效拓宽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2005年,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短期融资券,并采用备案制管理,债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以来,信用评级机构累计为9300余家发债企业提供了信用评级服务,帮助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不含ABS)近11万只,融资规模超过137万亿元,其中,AAA级、AA+级和AA级主体所发行债券融资规模占比分别为67.01%、18.12%和12.97%。信用评级显著降低了发债企业的融资成本。以1年期短期融资券为例,2005~2023年,商业银行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平均值约为5.06%,而同期AAA级、AA+级和AA级主体发行的1年期短期融资券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89%、4.43%和4.88%,显著低于同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平均值117个、63个和18个基点,有效节约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
除了为债券市场提供信用融资支持以外,评级机构通过为重点领域债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债券市场持续加强产品创新,相继推出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科创票据、转型债券等创新产品,为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提供了精准的资金支持,在此背景下,评级机构不断创新评级方法与模型,开展专项信用评级服务,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创新债券产品的信用风险,增强市场接受度。在科技创新方面,截至2023年末,评级机构已累计为1000余期科技创新类债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满足科技创新领域债券融资需求超过1万亿元。在绿色债券方面,自2016年绿色债券正式推出以来,截至2023年末,评级机构已累计为1600余期绿色债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支持直接融资规模近2.5万亿元。
发挥风险揭示作用,助力信用风险防范
信用评级的本质是信用风险揭示。在我国债券市场相关机制安排下,信用评级密切配合监管机构对于债券发行、投资交易、债券质押等方面的准入政策,有力地发挥了高风险企业的负面筛选功能,使得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维持在低水平。2014~2023年,我国公募债券市场3年期平均累计违约率仅为1.21%,显著低于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所披露的全球市场3年期平均累计违约率4.11%(1981~2023年)、4.93%(1983~2023年)和2.06%(1990~2023年)。从违约规模来看,2014~2023年,我国债券市场上有评级债券的累计违约规模在同期发行的有评级债券中的占比仅为0.42%,处于极低水平。近年来,市场对于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信用评级机构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构建风险监控系统,切实提升了初始评级和跟踪评级的有效性和前瞻性。2020~2023年,信用评级机构在主体违约前进行首次负面评级调整的时间均值从177天上升至577天,有效地发挥了风险预警功能。
提供定价参考依据,支持投资决策
信用评级是风险资产定价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投资风险,筛选投资标的、锚定合理交易价格。一是信用评级能够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成本,帮助投资者完成初步的投资标的筛选,进而作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二是信用评级结果为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提供了重要参考,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信用债的发行利率和交易利差通常与其信用等级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信用等级越高,债券的发行利率均值和利差均值越小。以5年期中期票据为例,2014~2023年,AAA级、AA+级和AA级主体所发行的5年期中期票据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04%、5.00%和5.68%。三是信用评级能够引导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影响债券的流动性。以中期票据为例,2023年,债券市场AAA级、AA+级和AA级主体所发行的中期票据成交量分别为10万亿元、3.3万亿元和1.2万亿元,其他信用等级信用债成交量仅为55亿元。此外,高信用等级的信用债可作为质押品用于开展质押式回购业务,从而获得流动性。质押券的信用等级越高,折扣率越低,正回购方可获取的融资额度越大。根据2024年7月24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合格质押券标准券折算率表格统计,交易所信用类合格质押券中包含AAA级主体所发债券5098只,占比达到85.29%。四是信用等级的调整作为早期的风险信号,可引起债券到期收益率的显著波动和波动短期内的加剧,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促进资本跨境流动,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显著进展,在此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债券通“北向通”开通以来,境外投资者广泛地参与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通过为境内债券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使境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境内债券市场,增强投资信心。二是中资评级机构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债券市场评级业务,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除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外的专业意见,更客观地揭示了中资发行人的信用风险,帮助中资发行人在境外资本市场以更为公允的利率获得债券融资。2012年以来,中诚信国际、中证鹏元、联合资信和大公国际相继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开展中资美元债评级业务。三是积极为境外发行人提供熊猫债及其创新品种的信用评级服务,吸引更多的境外主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融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制度规则持续优化升级等有利条件下,熊猫债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近年来,中资评级机构帮助波兰、匈牙利、阿联酋沙迦酋长国、菲律宾、葡萄牙等发行主权熊猫债,融资规模超过200亿元,不仅深化了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资金融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截至2023年末,中资评级机构已累计为389期熊猫债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帮助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实现融资近6000亿元。四是近年来中资评级机构持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监管机构以及同业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立足当下,信用评级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比如市场普遍反映的评级区分度不高、投资人服务能力不强、国际话语权不足等。近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动评级行业改革,规范评级行业健康发展,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为标志,信用评级行业正在经历“强监管、市场化、高竞争”的新时期。
从国际化视野看,信用评级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之一,更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具体表现为:一是信用评级直接决定了国家和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难度,较高的信用评级能够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二是信用评级可以影响国际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国家的资本流动、汇率稳定和经济增长,从而对于国家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应对外部冲击具有突出作用;三是信用评级能够影响国家间的贸易与合作,拥有信用评级话语权的国家能更好地参与国际规则的磋商与制定,提升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竞争和斗争日趋激烈,评级话语权的缺失将带来金融安全隐患。在百年变局深刻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要培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信用评级机构。2022年3月,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再次指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2022年6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印发《全面推动北京征信体系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行动方案》,鼓励发债企业在境外融资时使用本土评级机构的评级服务,逐步提高本土评级机构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话语权。
展望未来,坚定不移推动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
信用评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全球话语权与国际竞争力的塑造,不仅要牢牢锚定评级质量显著提升这一中心任务,还应加快布局非评级业务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化发展两大战略方向。
第一,建立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切实提高评级质量。评级机构应回归本源,以评级质量为核心,加强评级技术体系建设,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信用评级服务。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实践。评级机构首先应加快评级理论创新,把握中国特有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市场结构和监管制度的内涵,与时俱进地抓住发行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赋予的要求和可能产生的风险驱动因子,建立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新评级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动高区分度评级体系落地实施。此外,评级机构应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探索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评级质量的提升。
第二,发展非评级业务,丰富投资者产品体系。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业务开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专业的信用风险分析能力,累积了宏观、中观、微观多维度的数据,培养了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分析师队伍。评级机构有能力在信用风险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尤其是投资者及相关机构提供更加多元的金融服务。评级机构积极拓展非评级业务,不仅有利于帮助金融机构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助力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也能够使自身接受更加广阔的市场检验,反哺信用评级技术体系,提高公信力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从国际经验来看,多元化经营是评级机构演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当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非评级业务收入占比均已达到50%左右,不仅拓宽了收入来源,提升了盈利能力,也对其获得投资人认可、巩固评级话语权大有裨益。因此,我国评级机构应在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信用数据库、指数估值等非评级业务,加大对“评级+”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力度,延长评级行业产业链,丰富投资人服务产品体系。
第三,加快国际化发展,提升全球话语权。评级机构要形成全球话语权,必须进行国际化发展。评级机构的国际化有几个重要标志:一是评级业务需覆盖两个以上国际化货币(如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债券市场;二是评级业务开展的区域应在全球不同的主要金融市场;三是评级业务得到业务开展所在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认可。推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创新评级理论,建立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全球发展趋势的评级体系,持续完善具有全球适用性、与国际趋同的评级标尺,并在国际业务中逐步完善、检验。二是在持续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跟随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为中资离岸债券提供评级服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间的合作,获取认证合格外部评级机构(ECAI)资质,扩大中资评级机构评级结果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使用范围。四是深度融入熊猫债市场发展进程,通过拓展熊猫债业务,提升中资评级机构在全球评级体系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五是持续扩大主权评级覆盖范围,纳入更多不同信用资质的国家样本,丰富主权评级序列分布,积极在国际金融市场发声。六是积极培养国际化评级人才,加强对评级专业人才特别是具备国际视野人才的储备,为中资评级机构走向世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第四,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ESG业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共识,ESG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对信用风险有一定影响。评级机构开展ESG业务具有客户群体、信息采集、评价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外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均已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框架,并开展了ESG业务。对于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而言,加强ESG研究和开展ESG业务,是创新评级理论、夯实评级技术的重要方向。ESG标准也是话语权竞争的一个新焦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有责任构建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话语权,帮助中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逐步占领可持续发展高地,增强境外投资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了解和投资信心。
第五,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完善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引导高区分评级体系落地,可实施“评级双轨制”:第一轨是发行人在市场上的现行评级体系;第二轨是高区分度的评级体系,主要面向投资人,可以待市场环境成熟后切入“二轨”。二是发布合格外部评级机构名单,与境外监管机构加强沟通交流,探索监管框架互认制度,推动我国评级机构获得境外地区的ECAI认可,从而促进中资评级机构在国际市场开展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三是大力发展熊猫债,同时在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过程中,引入中资信用评级机构评估相关信用风险,扩大中资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四是为评级机构开展非评级业务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尽快制定非评级业务监管规范,引导评级机构有序竞争。五是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正面宣传,纠正市场对于评级机构的偏颇认知,引导投资者正确使用信用评级,积极营造良好的信用评级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刘宏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