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投

摊余成本法也救不了理财发行!有理财产品沦为“迷你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炎炎 上海报道

在去年年末的债市冲击波之下,理财产品申购惨淡,又遇上巨额赎回。艰难抉择下,多家理财公司推出摊余成本法产品,以求熨平流动性危机,揽客效果如何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南财理财通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公布实际募集规模的9只摊余成本法计价的理财产品中,7个产品募集过亿,未过亿的两只产品的募集规模均在3000万元以下,管理者均为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兴银理财的一只产品募集了8.22亿元,另外建信理财、光大理财也有产品募集超过5亿元。

“这个募集规模相较于其他产品算是比较高的,”一位大行理财子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但新发行的摊余成本法产品规模远远弥补不了客户赎回的金额。”

确实,从整个盘子来看,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理财产品新品募集乏力。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有587只新发产品公布了实际募集规模情况。从“吸金”规模看,12月587只新品理财合计募集规模为1985.50亿元。单只产品规模上,12月单只产品平均募集规模仍然较低,为3.38亿元,环比11月份的3.42亿略降1.17%,和10月份的4.65亿元相比也大幅下降。可以看出,银行理财11月和12月的发行规模仍然比较低迷,主要是因为在经历“破净潮”和“赎回潮”之后,投资者信心仍未恢复,理财客户流失较多。

当理财产品沦为“迷你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查询发现,多项理财产品的实际募集规模低于1亿元甚至5000万元。而这些产品的计划募集上限经常是10亿元、20亿元甚至100亿元、3000亿元。

“一般我们都会往高了报计划募集上限。”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写多了,募集不到这个金额没关系;但是写少了,万一以后规模大了,还得重新报备,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有些产品成立的时候都写1000亿元的募集上限。”她表示,有些定开产品特别容易上量,接近千亿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记者还发现,多项产品的募集数据不只低于1亿元,甚至低于500万元。上述人士表示,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有可能产品还在内部募集期,也就是内测阶段,“现金趴账,把户开出来”。产品开出来之后,要给出产品成立以来的所有数据,可能会出现这种极低的数字,后面正式募集之后情况会好转。

在基金市场上,“迷你基”指的是成立规模不大且认购户数较少的基金,主流的划分标准是5000万元以下。以此标准来看,很多募集不太顺利的产品已经接近“迷你基”。

根据南财理财通数据,12月,26家理财公司中,7家公司的单只产品平均募集规模低于1亿元,其中包括一家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3家城商行理财公司和2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最低的平均单只产品只募到1600多万元。

不过这主要是产品单期的募集情况,很多产品分期发行,可能叠加前面的产品规模,整体规模还不错。

国有大行中,中邮理财的募集情况较好,单品募集规模超过20亿,达到21.72亿元,远超其余理财公司;民生理财和兴银理财单品募集规模较为接近,分别为9.08亿元和9.05亿元,另杭银理财、浦银理财和广银理财单品募集规模也超过5亿元。

如果理财产品变成“迷你基”,对于投资经理来说还是很难操盘的。基金公司投资经理为数众多,还可以操盘多个迷你基,但理财公司本身人才实力就比较薄弱,平均每位投资经理管理百亿级别资金,很难分配人力去覆盖规模较小的、甚至不足千万资金规模的产品。

摊余产品难掩总量“溃败”

上个月,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报道过,在银行理财频繁“破净”的背景下,也有理财公司为了应对波动,将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作为卖点进行宣传。

净值化转型压力与市场剧烈波动之下,银行理财发行低波理财应对净值波动、稳定规模,更类似于主动贴近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一场“向下兼容”。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采用“摊余成本法”的好处是,可以抹平净值波动,投资者每天看到的收益相对稳定,是一条向上倾斜的平滑曲线。

摊余成本法估值并非不能使用,而是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具体而言,“资管新规”第十八条中,对可使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的情形做出了规定:一是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二是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根据记者的多方了解,这并不是监管方面发文或窗口指导的结果,而是理财公司主动留客的举动。

但多位投资经理表示,摊余成本法留客能力并没有想象中强。摊余成本法产品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期限过长,按照监管要求,这类产品不能投资超过封闭期限的资产,所以我们通常见到这类产品的封闭期在半年以上。

而之前债市风波中资金出逃最快的是短债类产品。这类产品一般投资7天/14天/28天之后可以随时申赎,也就是短暂的封闭期后申赎规则和现金管理类产品差不多。

一个是长封闭期产品,一个是高流动性产品,相比之下,银行客户还是更加偏爱后者。这导致的后果就是,近期流失的资金远超摊余成本法产品募集的客户资金。

这个“窟窿”有多大?

以债市风波乍起、产品净值波动最大、客户流失速度最快的11月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取的一份部分股份制银行(口径包括母行和理财子公司)2022年11月理财余额数据显示,8家股份制银行当月理财余额合计跌了超过5000亿元。多位市场人士称,叠加六家大行的数据,全市场理财余额大概率下滑过万亿元。而目前银行理财的总体量大约是30万亿元左右。

根据上述数据,当中7家股份制银行的11月末余额低于上个月,只有一家股份行的理财余额上升(这主要是发行节奏的问题,可能多数产品发行在11月中旬债市风波之前)。两家股份行的产品余额甚至低于2022年年初,还有一家单月跌幅达到这家股份行整体理财规模的八分之一。

多位银行理财人士表示,11月理财客户流失,12月也还是这个趋势。

债市冲击波与理财公司资金出逃互为因果,风波也蔓延至基金业。一家基金代销机构对记者表示,今年四季度首次出现了代销规模下滑的情况,而他们的主要客户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当银行出现大额赎回的时候,在踩踏以后又只能抛流动性很强的资产,所以首选是卖出委外基金。这导致他们的代销规模大幅下滑。

目前资金从理财产品中抽水,并没有流进权益市场或者楼市的明显迹象,而主要回流到居民存款之中。根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团队统计,2022年1-11月,累计新增居民存款14.95万亿元,同比多增6.9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加剧,反映了居民对经济信心偏弱。

国信证券认为居民存款高增核心原因是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来不确定性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同时,疫情对消费场景破坏较大、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以及资本市场表现欠佳等因素,消费和投资行为难以开展,也会带来居民被动储蓄的增加。

本报记者李览青对此文亦有贡献

(作者:周炎炎 编辑:方海平)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太平洋金融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来源:华夏时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存款搬家”背后,银行理财产品规模骤然崛起。近日,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42万亿元,环比增加2.34万亿元。对于理财市场单月增长超2万亿元的成绩,业内用“[全文]
    2024-05-16 04:03
  • 来源:清流工作室作者:王晓悦主编:赵妍近期360创始人周鸿祎身上多了两大标签,一个是“网红”,一个是“汽车”。这并非偶然,“网红”背后的直播事业、汽车及车联网产业,一直在红衣教主的布局范围内。早在2018年,三六零集团(601360.SH)[全文]
    2024-05-16 04:03
  •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海峡创新(维权)六年前收购的一个标的,虽早已不在上市公司,但造假“往事”依然被揪了出来。5月12日,海峡创新发布公告称,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处[全文]
    2024-05-13 04:02
  • 来源:华夏时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有平台原料银条卖断货了!4月24日,《华夏时报》记者从贵金属交易平台“融通银”线上小程序看到,该平台100g、500g、1000g的原料白银条全部显示“已售罄”。“没有现货了,需要先定价后排单,最快一个星[全文]
    2024-04-26 04:02
  •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之前中介和我说现在银行批贷放款速度非常快,但银行审批的速度还是让我感到震惊,我递交手续面签之后,第二天就收到银行短信说贷款已经批下来了,可以走后续流程等待放款。”刚刚拿到房本的何女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界面新闻记者近期从[全文]
    2024-04-25 04:02
  • 作 者丨叶麦穗编 辑丨李玉敏经过连续的上攻之后,多头出现乏力迹象,现货黄金连续两天大跌。金价一夜大跌4月23日,黄金早盘一度击穿2300美元/盎司,最低跌至2296.8美元/盎司,相比4月12日的历史高点2430.7美元/盎司,已经回落超过[全文]
    2024-04-25 04:02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太平洋金融 jinrong.shxwr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