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险

监管再喊停魔方业务、严禁0费率,“互联网+短期健康险”为何成违规重灾区?

继深圳监管局公开喊停短期健康险魔方业务之后,金融监管总局再发文,重拳整治短期健康险乱象。

11月6日,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短期健康险业务的产品设计、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不得通过随意调整精算假设等方式改变产品的费率结构,严禁出现‘0’费率等各类明显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况”以及“不得违规通过批单、批注等方式对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免赔责任、免赔额、赔付比例等内容进行随意更改”,再度将严监管的重拳指向主要由部分财险公司经营的魔方业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几年的健康险创新浪潮中,健康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业务一向是创新的重要领域,百万医疗险、特药险,乃至大多数惠民保等,都是短期健康险创新的产物。财险公司急于在健康险领域有所作为的心理,短期健康险期限短、设计灵活等的特性,都是短期健康险领域创新不断的重要基础因素。

但创新推动短期健康险大发展的同时,也因为一些争议产品,为其招致了大量的投诉,这也导致监管三番五次针对短期健康险发文,进行规范。除了2021年“首月0元”类业务被整治外,2022年8月监管还叫停了某些险企与第三方合作的“药转保”业务,2023年7月底,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要求辖内财险公司不得开展“魔方业务”,到如今,“魔方业务”再遭全国范围内喊停。

01

“魔方业务”再遭叫停,人身险部列出五大要求

近年来,短期健康险一直是创新的热门领域,仅产品形态方面就出现了百万医疗险、特药险、惠民保等多种产品类型,大大拓展了健康险的想象空间,但与此同时,这类业务多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在经营上也一直面临很多争议。

《通知》指出,目前短期健康险业务市场中存在产品设计不审慎、销售管理薄弱、客户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经营,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于该类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监管要求各保险公司:

1、科学开发设计产品。产品定价应当科学合理,严格按照定价的数据基础确定各期保险费率,不得通过随意调整精算假设等方式改变产品的费率结构,严禁出现“0”费率等各类明显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况。

2、加强销售人员队伍建设、行为管理和信息披露。在销售产品时,应当将保险责任、退保约定、保费交纳方式等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告知消费者,宣传用语应当易于理解;不得违规通过批单、批注等方式对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免赔责任、免赔额、赔付比例等内容进行随意更改。

3、加强第三方销售渠道管理。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应当实现理赔、投诉等服务入口全面在线化,要以显著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在线保全、退保等服务入口,并向消费者提供在线咨询、问答等服务功能。

4、建立健全业务品质与销售费用关联机制。及时对产品定价发生率等精算假设进行回溯调整,确保产品设计公平合理,保证业务经营可持续。

5、加大理赔服务的科技赋能。提升理赔案件的处理质量和时效,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及时排查问题,妥善解决纠纷,强化内部追责问责,切实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通知》意在规范所有短期健康险业务,但很明显,其核心仍指向改变费率结构的产品,尤其是近来颇有代表性的“魔方业务”,以及各类“0”费率产品。

个别财险公司为发展短期健康险业务,将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的医疗险或赠送的免费的医疗险、重疾险等作为“引线”保险方案进行获客,进而引导其“升级”投保常规医疗险或重疾险,业内通称为“魔方业务”。监管此次再度叫停的即为此类业务。

《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要始终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理念,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康保障需求放在首位。监管部门将持续关注和监测短期健康险市场运行情况,对产品设计存在明显漏洞、引发投诉较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机构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02

创新业务屡遭叫停背后:消费者利益至上,短期健康险需把握创新与合规的尺度

据了解,业界开展“魔方业务”的机构并不是很多,主要是某保险科技公司与一些大中型财险公司在合作,在网络上先后推出一系列产品。

此前深圳局喊停魔方业务,令不少业界人士联想起2021年的监管对于“首月0元”类产品的大力整治,甚至有观点认为,魔方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首月0元”的“升级版”。其规避了“首月0元”违规的部分,将低费产品通过批增保额/保险责任的方式来提高保费。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类业务很多时候并没有违反产品设计原则,之所以被监管部门喊停,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销售流程过于急功近利,并没有对消费者进行充分告知,以至于投诉高企。此次人身险部下达的《通知》内,也强调了加强销售渠道与销售费用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行业融合能推动创新,对于保险业来说,更为公开、透明的互联网渠道造就了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市场创新的频率也更高,保险业也因此推出了诸如百万医疗险等优秀创新产品,但互联网思维与金融业思维存在本质不同,二者的深度融合创新,也势必容易滋生问题。

尤其近些年来,在车险增速放缓,非车险成为财产险公司新的增长极的情况下,短期健康险早已经成为财产险企扩大保费规模的重要发力方向之一。巨大的业绩压力之下,动作往往更容易变形。

短期健康险保障期限短、赔付门槛高,保险公司能较好管控风险,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赔付率数据就可以看到,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一直偏低。2023年上半年,据媒体统计,138家保险公司(包括人身险公司80家、财产险公司58家)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偏低,赔付率中位数为41.67%,其中仅有52家险企超过50%。

多元的形态、灵活的玩法、低迷的赔付率,短期健康险业务,尤其很多财产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业务开始愈发“放飞自我”。

而《通知》最终目的是要遏制短期健康险业务中产品开发管理不合规、营销宣传不规范、费用问题以及客户服务不足等问题,在保障健康险业务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给短期健康险发展系上安全绳。

(慧保天下)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太平洋金融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太平洋金融 jinrong.shxwr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