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

鄂华:聚焦“三个问题” 增进“三个福祉” ——公募基金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实践与探索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作  

鄂华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财富管理子行业,为提高养老金融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在系统梳理养老金融发展背景、历史内涵及海外经验的基础上,聚焦公募基金主责主业,总结了公募基金开展养老金融应着力解决的“三个问题”,增进“三个福祉”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公募基金做好养老金融“五个提高”的工作建议,为公募基金乃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探索建立高质量养老金融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融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我国发展养老金融需要立足国情、明确方向,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一)明确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养老金融的发展进程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70多年的改革发展,逐步建立了以国家保险保障、企业补充支撑、个人创新发展的“三支柱”体系。从发展历程看,重大制度出台及改革试点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具有时代标志性的发展阶段。

一是1951年至1991年的体系探索阶段。1951年,我国开始建立以国家和集体责任为基础的养老金制度,此后的30年间,逐步建立起广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并开始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开始尝试养老保险结构的改革实践,确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为“三支柱”体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二是1992年至2012年的体系建设阶段。1997年,我国开始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5年,将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障体系,扩大了第一支柱的覆盖范围。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是党的十八大之后进入加速完善阶段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实现了第一支柱对全国适龄人口的全面覆盖。2015年和2017年,先后出台了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管理办法,标志着第二支柱建立完成。2022年国务院和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加快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开启了第三支柱养老金改革试点创新。

(二)借鉴先进经验,准确把握养老金融发展方向

发达经济体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养老产业的发展较为成熟,对我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际上的养老体系主要分为两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个人主导模式。在政府主导模式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兜底性的基本保障,确保基本养老服务的覆盖率;而在个人主导模式下,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来增强本国居民的个人养老意识。

美国是个人主导型养老体系的代表。美国受益于世界格局变更的红利期,政府和居民的财富快速积累,为第二、三支柱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见图1)。截至2023年末,美国养老金规模合计约为41.12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约为150%。其中,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计划,管理规模约为2.86万亿美元,占总养老金比例约为6.96%;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计划,管理规模约为22.35万亿美元,占总养老金比例约为54.35%;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储蓄计划,管理规模约为15.92万亿美元,占总养老金比例约为38.72%。从第三支柱投资运作来看,二三支柱账户间可相互转换,并且资产主要投向公募基金及权益资产。

图1  美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图1  美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日本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为个人养老提供发展空间。日本作为进入老龄化时间最长、高龄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是政府主导型的代表。但由于公共养老金存缴与支付之间的缺口持续扩大,政府责任逐步向企业和个人转移,并鼓励未成年人为养老进行提早谋划(见图2)。日本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制度,管理规模约为219.17万亿日元,占总养老金比例约为61.62%。第二支柱为企业养老金计划,管理规模约为104万亿日元,占总养老金比例约为29.24%。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计划,管理规模约为36.87万亿日元,占总养老金比例约为9.14%从第三支柱投资运作来看,主要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占比超过50%。

图2  日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图2  日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德国逐渐由政府主导过渡至个人主导。德国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及多次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整体风险偏好较低,更倾向于政府主导模式。但随着老龄化加剧,及政府支付压力加大,德国逐步向第二、三支柱过渡(见图3)。第一支柱为法定养老金,覆盖了德国约90%的就业人口;第二支柱为职业养老金,主要包括五类产品;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包括享受政策支持的里斯特计划、吕鲁普计划及其他个人自愿购买的储蓄产品。

图3  德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图3  德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从海外体系的建立和改革进程看,发展以个人养老金为代表的第三支柱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缩小第一、二支柱支付缺口的最有效手段。一是通过减免或递延当期税收等手段支持养老金发展,增加企业及个人缴费积极性;二是允许个人在各支柱账户间进行选择和转换,增加账户灵活性;三是对特定弱势群体参与个人养老金给予缴费补贴,并扩大人群覆盖范围及缴费上限;四是拓宽投资范围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五是创造合适环境使得经济、金融发展与养老金规模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二、公募基金支持“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指出“养老金融要健全体系、增进福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特点,从工作实际和行业定位出发,总结运用好近二十年服务养老金资金的经验,通过聚焦养老金融面临的“三个问题”,着力增进“三个福祉”,肩负起养老金资金保值增值的重要使命。

(一)着力解决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的问题,增进普惠福祉

做好养老金融的首要前提是发挥其普惠属性,增进人民福祉。公募基金行业经过26年的发展,成为服务越来越多投资人和家庭,同时普惠特性十分鲜明的重要投资工具。《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证监发〔2022〕41号)提到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总原则是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切实提高公募基金行业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能力。截至2024年二季度,共有163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超过11000只产品,管理规模达到31.08万亿元,首次突破31万亿元大关,较年初增长12.62%,成为规模最大的资产子行业,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见图4)。

图4  中国资管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万亿元)图4  中国资管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万亿元)

公募基金投资者年龄跨度较广,具有对冲人口结构转型的基础。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教育健全,可以获得各年龄段投资者的认可和信任。2022年底,公募基金个人有效账户数超过15亿户,场外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数量达到7.59亿人。从年龄分布上看,30~45岁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达到38.8%(见图5),作为目前最多的投资人群,将在15~20年后逐渐进入中国人口老龄化人口最多的阶段(2035年至2050年)。公募基金在保证目前7.59亿人口广覆盖的基础上,接近3亿的主力投资人口可以较好契合人口结构转换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人口结构快速转变带来的养老资金需求压力。

图5  公募基金投资者年龄分布(单位:%)图5  公募基金投资者年龄分布(单位:%)

(二)着力解决“三支柱”体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增进保障福祉

近年来,我国在巩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二支柱年金体系,补齐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形成了以国家为主导,企业和个人为补充的“三支柱”体系(见图6),总规模达到约17万亿元。公募基金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在“三支柱”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的养老金规模约为4.88万亿元

图6  中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图6  中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1.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是管理第一支柱的主力军,着力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

第一支柱为国家主办的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石。截至2023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规模7.82万亿元,占“三支柱”总规模的46.88%,覆盖10.66亿人,人口覆盖率达到75.60%。2015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国发〔2015〕48号)发布后,基本养老金启动市场化投资运营,14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入选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人,占管理人总数的三分之二。截至2022年末,基本养老金总投资规模1.85万亿元,其中委托投资9893亿元,占比61.08%,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规模为7537亿,占委托规模的76.19%。基本养老金历年投资收益均为正,累计投资收益2671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44%,在2022年沪深300指数录得-21.93%的情况下,仍获得投资收益51.05亿元,收益率为0.33%(见图7)。

图7  公募基金管理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单位:亿元/%)图7  公募基金管理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单位:亿元/%)

2.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积极发挥专业投资者作用,实现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整体稳定

在第一支柱以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将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等资金作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管理,作为第一支柱的重要补充。截至2022年末,我国社保基金规模达到2.88万亿元,占“三支柱”总规模的17.27%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助力社保基金规模稳定增长,两者呈现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自200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劳保部令第12号)发布以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先后选择了16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占管理人总数的九成,占委托投资规模的七成。2012年至2022年,社保基金总规模由1.11万亿元增长至2.8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04%;委托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规模由0.38万亿元增长至1.3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60%(见图8)。

图8  公募基金管理社保基金情况(单位:亿元/%)图8  公募基金管理社保基金情况(单位:亿元/%)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是社保基金锚定长期稳定收益的重要因素。社保基金对于投资收益的容忍度高于基本养老金,自成立以来取得了7.66%的年均收益率,累计投资收益为1.66万亿元(见图9),并通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主动把握市场机会。例如在2005年、2008年、2023年等时点加仓权益资产,并通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扩大了投向权益市场的力度。

图9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情况(单位:亿元/%)图9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情况(单位:亿元/%)

3.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是第二支柱的核心参与者,实现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稳健发展

第二支柱为企事业单位和员工共同主办的年金计划,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末,年金计划规模5.75万亿元,占“三支柱”总规模的34.47%,覆盖约0.76亿人,人口覆盖率为5.39%。其中企业年金规模3.19万亿元,职业年金规模2.56万亿元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助力企业年金不断发展壮大,为企业员工提供长期稳定的养老保障。2003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发布后,先后评选出11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企业年金管理人,占比五成。2013年至2022年,企业年金由0.58万亿元增长至2.8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26%;委托公募基金规模由0.24万亿元增长至1.1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55%,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企业年金委托规模中占比稳定在四成左右,高于其他管理人(见图10)。从投资收益看,2013年至2022年,企业年金保持了稳健良好的收益水平,年均收益率达5.60%,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企业年金的投资业绩整体好于其他管理人(见图11)。

图10  公募基金管理企业年金情况(单位:亿元/%)图10  公募基金管理企业年金情况(单位:亿元/%)图11  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情况(单位:%)图11  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情况(单位:%)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助力职业年金快速发展,成为第二支柱市场化运营的有效补充。职业年金在2015年正式成为第二支柱的一部分,并在2019年开始市场化运营,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大致相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同样为职业年金的重要管理人。但与企业年金不同的是,职业年金的缴费人群主要由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构成,负债端更为稳定,有利于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更好发挥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截至2023年末,职业年金规模约为2.56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4.37%。2022年,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职业年金1.03亿元,占职业年金总投资规模的48.82%

4.公募基金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设立个人养老金产品

第三支柱是以个人投资为主导兼具税优的养老金融产品,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或地区试行先行启动,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个人养老金业务快速扩容,公募基金发展空间较大。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账户开户人数持续上涨。截至2023年末,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户人数超过5000万,个人养老金产品覆盖0.60亿人,人口覆盖率4.26%,人均储存资金约2000余元。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共有535万余人持有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58亿元,人均持有1088元

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持续增长,产品间具有较强的特色差异。以金融产品为主的第三支柱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产品在设计、供给、风险收益、信息披露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储蓄产品安全稳定,以存款为主,产品数量最多;理财产品投资风格稳健,主要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为主,但数量较少;保险产品兼具保本与收益,对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具有较大吸引力,具有一定优势;基金产品收益弹性较大,虽然受近几年资本市场环境影响,产品规模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但丰富了不同风险偏好人群的选择,成为个人养老金产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二季度,个人养老金产品共有746只,其中储蓄产品465只、基金产品193只、保险产品82只、理财产品26只(见图12)。

图12  个人养老金产品分布情况(单位:只)图12  个人养老金产品分布情况(单位:只)

(三)着力解决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不丰富的问题,增进财富福祉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上指出,要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公募基金在第一、二支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并且在2018年开始试行养老目标基金,为拓展至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公募基金提前布局第三支柱建设,养老目标基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

2018年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2018〕2号),采用基金中基金(FOF)的形式,形成专门为养老设计的产品类别。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养老目标基金实现了规模及数量的双重提升。截至2024年二季度,养老目标基金271只,规模645亿元。其中目标风险型产品149只,规模432亿元,占比约为78%;目标日期型产品122只,规模213亿元,占比约为22%。

图13  养老目标基金规模情况(单位:亿元/%)图13  养老目标基金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养老目标基金通过筛选不同风格、类型的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能够较好地实现大类资产配置。投资收益和最大回撤相较于股票、混合及FOF型基金整体更为稳定,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中长期回报(见图14)。此外,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整体风险水平高于目标风险基金,业绩弹性更强。

图14  养老目标基金及其他类型基金投资收益散点图(单位:%)图14  养老目标基金及其他类型基金投资收益散点图(单位:%)

2.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快速响应政策号召,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主要发行人,2022年首批成立了129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为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个人养老金基金持续扩容。自个人养老金基金政策落地以来,公募基金积极增设个人养老金专属Y份额,产品数量和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二季度,共有54个公募基金设立了193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规模达到67亿元,单只平均规模约3400万元(见图15)。从规模分布上来看,超过亿元的共有17只,占比8.81%;千万规模的共有60只,占比31.09%;百万规模的共有57只,占比29.53%。

图15  个人养老金基金规模情况(单位:万元/%)图15  个人养老金基金规模情况(单位:万元/%)

个人养老金基金入选标准严格。个人养老基金的投资策略与养老目标基金一致,包含各退休年龄阶段及多种风险等级。在产品管理方面,对设立Y份额的基金有严格的入选机制,比如要求公司和基金经理均有较长的资产管理经验和良好的业绩基础,要求个人养老金基金主份额具有规模和历史业绩支撑。后续,随着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逐渐增多,公募基金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个人养老金基金在费率上具有一定优势。相较于其他类型基金,个人养老金基金Y类份额不收取销售服务费,可以豁免申购限制和申购费等销售费用,并且对管理费和托管费实施费率优惠,通常为A类份额的五折。2023年证监会在基金费率改革中表示,允许基金管理人依法对个人养老金等特定资金投资的基金份额设定更低的管理费率。2024年首只个人养老金基金降低了管理费和托管费(见图16),此举可以降低个人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成本,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个人养老金基金投资,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稳步发展。

图16  各主要类型基金费率情况(单位:%)图16  各主要类型基金费率情况(单位:%)

个人养老金基金业绩逐渐回暖。受近几年资本市场环境影响,个人养老金基金等一些长期投资基金的业绩出现了一定波动。但2024年以来呈现逐步回暖的态势,前六个月超过五成产品取得正收益。这就要求公募基金要保持战略定力,明确个人养老金基金的设立初衷就是要做“耐心资本”,解决老百姓养老的长期问题。

以国寿安保基金为例,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2018年成立了FOF投资专职部门,发行了国寿安保稳健养老一年FOF和国寿安保养老目标日期2030三年持有FOF两只养老目标基金,并且在2023年初增设了个人养老金Y份额。截至2024年二季度,两只养老目标基金规模合计6.58亿元。

三、公募基金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的思路和建议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在金融强国目标下,公募基金践行养老金融使命,是积极适应人口结构转型的现实需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为助力健全“三支柱”体系,增进居民福祉,建议公募基金聚焦主责主业,主要做好“五个提高”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新征程开展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要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个根本,特别要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同时,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写好“五篇大文章”的养老金融篇,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二是提高研究深度,为养老金融政策建言献策。公募基金作为市场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子行业,应展现机构投资者的担当,积极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言献策。建议加强财政投入,在个人养老金产品税收优惠的基础上,辅以直接财政补贴,并提高年度缴费上限,让有缴费动力的人群满足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需求。建议增强政策力度,明确第三支柱在“三支柱”体系的定位,鼓励引导个人参与养老计划,适度扩大第三支柱参与人群范围,提高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建议开拓制度创新,打通各支柱账户壁垒,设定提前支取养老金条件,增强账户便利性及缴费吸引力。

三是提高投资能力,实现“三支柱”资金保值增值。公募基金要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优化资产配置、投资管理、风险管控等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当好服务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主力军,稳步扩大养老金管理规模,切实做好养老资金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有针对性地增强第三支柱管理能力,通过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个人养老金基金全球资产配置的优势,总结积累管理经验,使得投资策略和投资范围不断发展创新,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

四是提高供给质量,打造差异化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公募基金中的短债基金、中长债基金和一级债基等产品类型收益稳定、回撤较小,较为符合基于养老视角出发的稳健财富管理需求。一方面,要更好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健全完善政策机制,将更多产品类型扩容到第三支柱产品列表中;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可以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了解养老投资者在风险偏好、年龄、财富状况等方面的分布情况,打造差异化的养老产品体系。

五是提高服务水平,彰显养老金融的普惠属性。2024年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财富管理板块的规模显著提升,纷纷奔向或超过30万亿元大关,反映出投资者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大资管行业呈现出财富管理化、竞争激烈化、服务精细化等新特点。公募基金要紧跟政策导向,关注投资者实际需求,通过打造高质量养老投教体系,全方位推动个人养老金基金的科普及宣传。进一步提升投资者陪伴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强化定投理念,鼓励投资者保持长期投资心态,切实发挥养老金融的普惠属性。

脚注

①资料来源: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②资料来源: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官网,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③资料来源:金融监管总局、基金业协会、信托业协会、中理财网、银河证券,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④资料来源:基金业协会,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⑤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社保基金、基金业协会,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⑥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业协会、Wind,国寿安保基金整理。因基金业协会公布数据为2022年底,故此处用2022年数据进行比较,下同。

⑦资料来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⑧资料来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基金业协会,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⑨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⑩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⑪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业协会,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⑫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Wind,国寿安保基金整理。截至2023年末,养老目标基金706亿元,Y份额58亿元,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超过6000万。

⑬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国寿安保基金整理。

⑭此数据仅为主份额。

编辑:王文婧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太平洋金融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太平洋金融 jinrong.shxwr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