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投

触底反弹!货基重返2.0时代 是否昙花一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近日,素有“宝宝类”基金之称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2时代”。据悉,自2022年11月中旬以来,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触底反弹”,截至2023年4月13日,6成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回升至2%以上。综合来看,一季度国内经济修复带动资金利率抬升,跨季资金价格大幅上行两大原因助力“宝宝类”基金重返“2.0” ,不过对于货基接下来的表现,多数市场观点认为在宽松的环境下,或是昙花一现。

6成货币基金7日年化破2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正在交易的779只货币基金中,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2%的货币基金已经达到461只,占比已经达到6成。

以最大的货币基金—天弘余额宝为例,截至4月14日,该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为2.133%,每万份收益为0.5237元,该基金3月30日收益率站上2%,为2022年4月以来首次。

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2022年6月首次出现七日年化收益率大面积跌破2%的情况,并被市场戏称为“进入1.0时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货币基金—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从最高2.175%一路下滑至1.36%,基本逼平该基金2020年6月曾创下的1.31%的7日年化收益率低点。 而在高峰时期,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冲至6.763%,万份收益更是超过1.7元。

在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一路下滑的同时,其他货币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据统计,去年下半年,全市场一共有672只货币基金收益率进入“1时代”,占比超9成。

不过否极泰来,时间到了2022年11月中旬以来,情况发生转机,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触底反弹”,截至2023年4月13日,六成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回升至2%以上。

诺安基金基金经理岳帅认为,有三点原因助力近期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走强。首先,是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的迅速调整。去年11月中旬,国家相继调整了防控政策和地产政策,市场迅速扭转了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资金利率逐步回归中性;其次,强预期和高信贷增速进一步推升资金利率水平。开年以来,信贷开门红为后续发展备足子弹,以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大幅提升对长期负债的需求,进一步拉升了资金利率水平;最后,2022年资金利率中枢显著低于政策利率,经济内生动能逐步恢复后央行货币政策有意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向政策利率靠拢,回归中性。

岳帅表示,在上述背景下,市场利率中枢水平较2022年显著抬升,提升了货币基金的再投资受益,7日年化收益率也有明显抬升。

2.0时代或难持续

不过对于“2.0时代”的持续性,业内人士认为,中短期来看,伴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修复,不排除货币基金收益率进一步上升的可能;但中长期而言,货币基金收益率中枢整体仍将缓步回落。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表示,货币基金的“2.0时代”或许不会维持长久。他分析,货币基金主要的锚还是在于基础货币的利率定价,而在可预见的期限内,稳健充裕低成本的货币政策是不确定性的,因此货基收益率长期看不会是高收益的趋势。

货币基金收益增长的同时,规模也在增长。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25万亿元。相较于去年12月的26.03万亿元,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在今年1月份增加了1.22万亿元,环比增幅4.68%。这一数据也回到历史第二高位,距离2022年8月的历史高点27.29万亿,仅相差不到500亿元。

对1月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贡献度最大的基金是货基,虽然货基已经连续多年未见新产品,但依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份额与规模齐升,今年1月末,货基份额增加1.18亿份,净值规模增加1.08亿元。

不过,货基即将迎来强监管。日前,证监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显示,明确要求将规模大于2000亿元或者投资者数量大于5000万个等条件的货币市场基金纳入评估范围,并明确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的特别监管要求,增强基金管理人及产品抗风险能力、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等。

据悉,上述规定将从今年5月16日起正式施行。当前公募基金产品中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货币基金共有2只,分别为天弘基金旗下的余额宝和易方达基金旗下的易方达易理财A。此外,还有建信嘉薪宝、鹏华增值宝、兴全添利宝三只货币市场基金的最新规模在1800亿元以上,接近《暂行规定》里提及的2000亿元“红线”。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太平洋金融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A、H股市场持续波动,存款收益接踵下调,银行理财收益也不见起色等,个人理财陷入两难。面对市场的窘况,投资人越发茫然,哪些产品能够接力或补位成为年度投资佳品,是投资者关心的焦点,目前增额终身寿险、外币存款和黄金或是资金端[全文]
    2023-06-01 04:01
  • 财联社5月23日讯(编辑 杨一骏)4月存续理财规模环比增长,且5月以来新发理财继续回暖。伴随住户存款下降,机构表示,存款出现理财化现象。一方面,有债市走牛,理财业绩回暖的原因;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使得理财产品重新变得有吸引力。同时,银行理[全文]
    2023-05-25 04:00
  • 疯狂揽客、销量猛增之余,对于银行、险企而言,销售窗口期剩下的时间或许不多了。“抓紧机会,锁定3.5%的预定利率,下周这款产品就要下架了。”近期在广东的储户王亿(化名)频繁收到银行客户经理的信息轰炸,向她大力推销某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事实上,[全文]
    2023-05-24 04:01
  •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转自:北京商报在买保险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了“免赔额”,还是在需要理赔的时候才发现有免赔额而失望摇头?5月22日,上海高院[全文]
    2023-05-24 04:01
  • 2022年各大银行理财公司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相较其他类型资管产品仍然表现稳健。随着各大银行2022年年报披露,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金融产物,业绩也集体亮相。众所周知,去年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元年。这一年中,受市场波动和经济下行等[全文]
    2023-05-20 04:00
  • 转自:北京商报从“四地四机构”扩容至“十地十机构”,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养老理财产品已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产品净值表现、分红回报成果如何?5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调整,此前出现“破净”的养老理财产品已逐步恢复净值,开始[全文]
    2023-05-19 04:00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3 by 太平洋金融 jinrong.shxwr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